扫一扫分享本页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 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转发《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3-19 11:02:47  作者:luzhiyu  编辑:  来源:  浏览量:

    关于转发《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

    《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已经学院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贺州学院院长办公室

                                 ○○九年三月十三日

     

     

     

     

    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强化科技,增强技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我院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决定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过竞赛,积极营造我院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氛围,培植一批学生创新科技人才,选拔和形成一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报送自治区,参加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领导机构

    (一)成立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名单如下:

      长:梁    解庆林

    副组长:邓玉荣  王先保      

      员:钟建林        黄雪强 李晓明梁琼珍

    杨雄珍  罗杨合  陶程仁  李裕杰 冯婉娟 欧   

    (二)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任:欧 平(兼)

      员:陈才佳  吴继军   莹 刘子瑗陈丽彬   

    李立信  谭君怡  阳素文徐彬超    逸 叶  

    贺定科  欧阳美玉  

    三、参赛范围

    我院在校学生均可参加。

    四、作品申报

    (一)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

    (二)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系(部)审核后签章确认。

    (三)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

    (四)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五)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和《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电子文档在贺州学院门户网站公告栏下载)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三)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五)每个系选送参赛的作品至少为5件,每个学生限报一件作品。

    六、组织形式

    各系在充分发动的基础上,统一组织报名,择优推荐,于51日前将最终参赛作品送交团委,承办单位届时将组织评委进行统一评选,优秀作品将在515日前推荐参加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七、表彰奖励

    本次比赛设优胜活动单位奖,个人奖中三大类作品各设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具体表彰名额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定)。

    指导每件作品给予指导教师科研分5分。

    八、活动经费

    院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评选、组织参加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经费,由学院统筹安排解决。各系参加学院比赛的费用由各系自行解决。

    九、本方案的解释权归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主题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学术科技  实施方案  通知

    ————————————————————————————

    送:院领导。

    存:团委,科研处,档案室。

    ————————————————————————————

      贺州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9313日印发

    ————————————————————————————

                                                    (共印25份)

    附件1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广西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立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组委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3.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七条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按照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组委会报告工作。办公室设主任一名,由主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主任若干名。

    第八条 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

    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 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第十一条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组委会办公室在预审开始至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第十二条组委会办公室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组委会办公室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一条执行。

    第十三条 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3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第十四条 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区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校团委、科协、教务部门、学生会联合设立校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校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五条 凡在举办竞赛的当年5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六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决赛当年5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七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十八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区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区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十九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条 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不限数量,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校推荐,方可上报组委会办公室。

    第四章 展览、交流

     

    第二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二条 组委会将在竞赛的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组委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 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组委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四条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适当比例的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竞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

    第二十五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六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七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二十八条 竞赛设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

    第二十九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组委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一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组委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三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组委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由竞赛主办单位及组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2

    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这个总目,供同学们选题、构思、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经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

     

    哲学类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6.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1.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12.扩大国内需要,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结构发展研究。

    15.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

    16.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7.民营企业中业主和雇员关系的案例研究。

    18.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9.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2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5.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

    26.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7.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9.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0.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4.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0.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2.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5.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7.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0.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12.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

    1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5.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6.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7.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8.我国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问题调查。

    9.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0.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2.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4.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5.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6.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7.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

    19.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20.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附件3

    序号:          

     

     

    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院系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

        报送方式:

    □集体报送作品(A1

    □个人报送作品(A2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由承办单位统一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四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组委会咨询(5228639)。

    报送地点:学院团委办公室

     

     

     

     

     

    主题词高等教育 

    ————————————————————————————

    发:

    送:

    存:

    ————————————————————————————

      贺州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9年月日印发

    ————————————————————————————

                                                       (共印份)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

    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资格认定栏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情况

     

     

     

     

    出 生

    年 月

     

     

     

     

    现学历

     

     

     

    年 级

     

     

    入 学

    时 间

     

     

     

     

    作者

    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盖章)

         

    院系

    负责

    人或

    导师

    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资格认定栏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现学历

     

     

     

    年 级

     

     

    入 学

    时 间

     

    作品

    全称

     

    其他作者

    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盖章)

         

    院系

    负责

    人或

    导师

    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4.硕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鉴定结果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先

     

    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       县(区)    乡(镇)     村(街)      单位              邮编     姓名     电话      调查单位        人次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

       

      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  D            (自填)

    技术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专利申报

       

    □提出专利申报            申报号            申报日期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号            批准日期          

    □未提出专利申请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

    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 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组委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四条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适当比例的参赛作品进入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竞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

    第二十五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六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七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二十八条 竞赛设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

    第二十九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参加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组委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一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组委会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组委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三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组委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由竞赛主办单位及组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2

    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这个总目,供同学们选题、构思、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经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

     

    哲学类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6.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7.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1.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12.扩大国内需要,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结构发展研究。

    15.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

    16.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7.民营企业中业主和雇员关系的案例研究。

    18.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9.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2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5.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

    26.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7.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9.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0.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4.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0.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

     

    教育类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2.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4.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5.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6.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7.高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0.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12.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

    1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5.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6.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7.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8.我国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问题调查。

    9.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0.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2.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4.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5.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6.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7.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

    19.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20.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附件3

    序号:          

     

     

    贺州学院首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院系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

        报送方式:

    □集体报送作品(A1

    □个人报送作品(A2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由承办单位统一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四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左右)。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组委会咨询(5228639)。

    报送地点:学院团委办公室

     

     

     

     

     

    主题词高等教育 

    ————————————————————————————

    发:

    送:

    存:

    ————————————————————————————

      贺州学院院长办公室                          2009年月日印发

    ————————————————————————————

                                                       (共印份)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

    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资格认定栏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情况

     

     

     

     

    出 生

    年 月

     

     

     

     

    现学历

     

     

     

    年 级

     

     

    入 学

    时 间

     

     

     

     

    作者

    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盖章)

         

    院系

    负责

    人或

    导师

    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资格认定栏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申报者代表情况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现学历

     

     

     

    年 级

     

     

    入 学

    时 间

     

    作品

    全称

     

    其他作者

    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盖章)

         

    院系

    负责

    人或

    导师

    意见

    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是  □否

     

     

    负责人签名:

                 

    B1.申报作品情况(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作品分类请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填写;

    4.硕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

    作品全称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鉴定结果

     

    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论文一篇,相关资料名称及数量)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B2.申报作品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作品全称

     

    作品所属

     

       A哲学  B经济  C社会  D法律  E教育  F管理

    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

     

     

     

     

     

     

    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先

     

    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的实际应用价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

         省(市)       县(区)    乡(镇)     村(街)      单位              邮编     姓名     电话      调查单位        人次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

    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

          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作品全称

     

    作品分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评审、鉴定、评比、展示等活动中获奖及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

       

      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  D            (自填)

    技术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   

    □实物、产品  □模型  □图纸  □磁盘  □现场演示  □图片  □录像  □样品

    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该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及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

     

    专利申报

       

    □提出专利申报            申报号            申报日期          

    □已获专利权批准          批准号            批准日期          

    □未提出专利申请

    科研管理

    部门签章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

          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推荐者情况及对作品的说明

     

    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

    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

    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3.推荐者填写此部分,即视为同意推荐;

    4.推荐者所在单位签章仅被视为对推荐者身份的确认。

     

     

    性别

     

    年龄

     

    职称

     

    工作单位

     

    单位电话

     

    住宅电话

     

    推荐者所在

    单位签章

     

     

                                     (签章)          

    请对申报者申报情况的真实性作出阐述

     

     请对作品的意义、技术水平、适用范围及推广前景作出您的评价

     

    其它说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