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分享本页

媒体贺院

当前位置: 首 页>>学校新闻>>媒体贺院>>正文

《贺州日报》09.5.26:这一年,我们被爱包围

发布时间:2009-05-28 18:29:39  作者:刘飞 罗承品  编辑:  来源:  浏览量:

《贺州日报》09.5.26:这一年,我们被爱包围
 

加入时间:2009-5-26 10:14:55 来源:贺州日报 
 

       去年9月,贺州学院迎来了3位四川灾区的新生,他们分别是初等教育科学系08小教(英)班的邓佳玲、蒋蕊和化学与生物工程系08精细化工班的陈启海,这些来自重灾区、心灵受到重创还顽强完成高考的学生进入了大学的殿堂。这一年来,在贺州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关心着他们的成长,他们表现出了一种灾区人民特有的坚强。这些灾区来的学生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吗?他们还有些什么困难?近日笔者就此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看书是陈启海的最爱。

蒋蕊和邓佳玲在给小学生上教育课。 刘飞 罗承品 文\图

新生活我们充满信心

    “和去年的这时候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随时拿起电话,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听到亲人们的声音,告诉他们我在大学里一切都好。”这是的08级新生邓佳玲激动着说的一句话。
     蒋蕊的爸爸是绵阳市一个中学老师,前天父亲来电话说好消息,“在乡下的爷爷已经搬进新的房子住了,新的教学楼也在紧张施工中,再过一个月学生就能从板房教室搬到崭新的教学楼上课了。”“家里的水稻长势很喜人,国家也正在策划为家里建新的房子。”来自安县一个偏远农村的陈启海微笑说道。他们高兴地向笔者讲述了灾区灾后重建的情况,对重建后家乡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精神。并表示会努力学习,早日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一样的温暖

    “当时我们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贺州,一下车就有学校派车过来接我们。在他们的热情面前,旅途的疲惫一扫而光。学院的领导还亲自到宿舍来慰问,并免费送上了被褥、蚊帐等生活用品,真正感觉到家的温馨。”邓佳玲回忆起一年前的事还记忆犹新。
     学院给他们开设了“绿色通道”免除4年全部学费,并按国家要求为她们发放生活费。蒋蕊同学的家长在参观校园后表示,本来把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贺州来上学有些顾虑,当看到学院为灾区新生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让他们非常感动,把孩子送到这里也很放心。去年的中秋,他们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情,教育科学系的老师同学们一起陪他们度过了这个节日。学校领导向他们赠送了月饼,老师和同学还为他们开了一个联欢会。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期间,中央代表团领导李兆焯在我院慰问时,还特地接见了她们。“在生活上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关心我们。生活上同学们也是对我们问长问短的,帮助我们放下大灾过后的心理包袱,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蒋蕊向笔者述说了一件事,来学院后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突然感到头重脚轻,一量体温竟然有39.5度,两位舍友二话不说马上带上蒋蕊直奔市人民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又忙着挂号、拿药,三瓶点滴吊了四个小时,舍友一直陪在旁边,过程中其他的舍友和老师一直打电话来询问情况,点滴结束后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第二天才知道原来两位舍友都没有吃晚饭,整个晚上就喝了一杯开水。

用坚强担起感恩

      邓佳玲、蒋蕊、陈启海并没有因为经历了那场灾难而变得沉默,反而一直是班上活跃分子。
  在新生的入学大会上,蒋蕊被选为08级新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接到通知时蒋蕊刚开始犹豫了,因为在台上要面对的是学院的领导老师还有3000多的同学。在上台前老师的一直鼓励让她消除了紧张感。通过这次锻炼,蒋蕊变得更加活泼开朗,她一下子也成为了学院的“名人”。在老师和同学的带领下,邓佳玲、蒋蕊加入了院报记者团,经常参加学院和外出的采访活动,去年《直播广西》来到贺州,她们还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和《贺州日报》、贺州电视台等记者一起采访了节目主持人鲁健、许菲。5月11日,她们俩采写的消息《广西青少年宣传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贺州举行》还刊发于贺州日报第一版。“加入记者团给我们创造了很多锻炼的平台。在学院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在社会上也见识了很多人,长了很多见识。”谈起记者团,回想起第一次在学院网站发稿的时候,蒋蕊的笑脸笑得更加灿烂了。当时采访完学院的“触动设计”交流周,师姐就叫蒋蕊去写稿,她匆匆忙忙地跑到电脑室,冒失地闯进去后,在电脑室的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她一下子懵了,才知道是在上课。“我跟老师说了是记者团的需要紧急写稿,老师同意后我就迅速地打开电脑写起稿了,写完后就悄悄地离开电脑室。没想到第一次发稿的经历这么搞笑。”说着说着旁边的邓佳玲也跟着笑起来了。
     今年三月份,担任副班长的邓佳玲和其他班团干一起策划了“把爱心带回家”的活动,她们自己亲自动手,用各色各样的纸张折叠成千纸鹤、桃心,拿到大街小巷分发送给小朋友还有老年朋友,把她们的爱心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样的活动让人感到很温暖,就像去年爱心捐赠款送到我们灾区一样。”访谈中的邓佳玲和蒋蕊一直面带笑容,轻松随和。
     前段时间,邓佳玲、蒋蕊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了芳林小学见习,小学的领导老师知道她们的身份后,向她们提出给在校的学生上一堂特别的教育课。两人接到任务后,经过仔细的讨论决定给学生讲地震中小英雄林浩的故事,两人马上去收集关于林浩的资料,还在宿舍里进行了预讲。她们以声情并茂的言语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掌声。她们想通过小林浩的故事来告诉大家,地震中的孩子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坚韧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但摧不垮的是坚强的中华民族。虽然,汶川大地震让灾区毁损严重,但我们从林浩以及灾区那些坚强的孩子身上,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她们坚信,汶川灾区也必定同唐山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她们去实习时候为了省钱就骑自行车去,邓佳玲不会骑自行车,蒋蕊就搭她一起去实习的,期间路程差不多要半个小时。为家里减轻负担,两人还报名参加了《大学英语》杂志的推销工作。

学习生活争先进

     如果没有去到陈启海的宿舍,还以为他跟其他大部分男生一样杂乱无章的摆设,到处是乱摆乱放的衣服课本。其实不然。当我们走进陈启海的宿舍时候看到,干净的地板,整洁的桌面,各种摆设放置有序。笔者从他的舍友获知,进入大学以来,陈启海就主动请缨担任宿舍舍长,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作息,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要求舍友各自整理好内务。“平时大家有说有笑,但做起事来就很认真了!”他的舍友堂林生说。在陈启海的“领导”下,他的宿舍还获得了他所在系近期举办的“宿舍装饰大赛”二等奖。“那都是舍长的功劳!”他的舍友纷纷说道。
     陈启海每天早晨有晨跑晨读的习惯,除非是雨天,运动场上总会有一位少年的奔跑着。“他每天起得很早,我们起来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在宿舍了”他的舍友告诉笔者。在他的带动下,宿舍的同学也加入了晨跑的队伍。他还喜欢上图书馆的阅览室温习功课,枕头边总摆着着一两本课外书,睡觉前看半个小时的书。因为成绩优秀的陈启海第一学期被评为了“三好学生”。前段时间陈启海报名参加了贺州学院第二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他很看重这次竞赛,为了备考这次竞赛,他跑图书馆的次数更频繁了,把睡觉前看书时间延长了半个小时,连周末都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
  结束采访过程中,蒋蕊和邓佳玲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她们是学院“英语角”的负责人之一,正在策划第二届“全民英语角”活动。蒋蕊和邓佳玲告诉笔者:“我们同在外求学的伙伴们有约定,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我们有不变的心愿,学习英语教育,今后回家乡做一名普通的老师,守着我们山青水美的家乡;如今我们更多了一份责任,回馈祖国,报答社会。”

责编:bukepards
http://www.chhzm.com/paper.asp?paperboardid=3&paperdate=2009-5-26



关闭